人工肝DPMAS+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 为生命搭建"希望中转站"
人工肝DPMAS+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 为生命搭建"希望中转站"
近日,贺州广济医院重症科成功救治了一名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衰竭的患者。在接受DPMAS+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从403.49μmol/L大幅降至191.55μmol/L,肝功能显著改善。这一案例再次证明了人工肝技术在急危重症肝病救治中的关键作用,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架起了通往肝移植或自然肝再生的"生命桥梁"。

患者因肝病导致肝硬化失代偿,长期被疾病折磨,近期突发黄疸加深、腹水加重,被紧急送入贺州广济医院救治。检查显示,其总胆红素飙升至403.49μmol/L(正常值≤21μmol/L),凝血功能严重异常,陷入肝性脑病前期状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多器官衰竭风险,贺州广济医院重症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为患者实施了DPMAS+血浆置换联合治疗。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同步进行胆红素吸附(DPMAS)与血浆置换。经过4小时的治疗,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被有效清除,胆红素水平当日即下降40%。
什么是 DPMAS+血浆置换?
DPMAS+血浆置换治疗的原理在于通过DPMAS设备模拟肝脏功能,清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同时结合血浆置换,去除血液中的毒素和病理性免疫物质。二者联合使用优势互补,增强了对胆红素、炎症介质、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显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近年来,"人工肝"血浆净化技术逐渐成熟,不仅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争取了肝细胞再生修复的时间,避免了肝移植,还延长了肝衰竭患者等待供肝的时间,为肝移植创造了条件。此外,血浆置换技术还广泛应用于中毒、脓毒血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
人工肝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更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救治思路。它不仅是生命的"中转站",更是连接绝望与希望的桥梁。